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圣琵琶传闻 有书生欲游吴地,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圣琵琶传闻

有书生欲游吴地,道经江西,因风阻泊船,闲步入林,过①一僧院。僧已他出,房门外,小廊数间,傍有笔砚。书生攻画,遂把笔,于素壁上画一琵琶,大小与真不异。画毕,风静船发。僧归,见画处,不知何人。乃告村人曰:“恐是五台山圣琵琶。”当亦戏言,而遂为村人传说,礼施求福,甚效。

书生往吴,经年②,乃闻人说江西僧院,有圣琵琶,灵应非一,心窃疑之。因还江西时,令船人泊船旧处,上访之。僧亦不在,所画琵琶前,已幡花香炉供养矣。取水洗之尽,还宿船中。至明日,又上。僧夜已归,以失琵琶故,邻人大集,方共悲叹。书主故问,具言前验:“今应有人背着琵琶,所以潜隐。”书生大笑,为说所画及拭却之由,自是灵圣亦绝。

(选自唐·皇甫氏《原化记》)

【注释】

①过:寻访。②经年:过了几年。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书生攻画

(2)于素壁上画一琵琶

(3)心窃疑之

(4)以失琵琶故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而遂为村人传说,礼施求福,甚效。

(2)今应有人背着琵琶,所以潜隐。

把书生所画琵琶当作神验,是怎么形成的?对此,人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小题1】(1)善于  (2)白色  (3)暗中  (4)因为

【小题2】(1)于是就被村里人传说,人们给以教神的礼节仪式祈求得福,很灵验有效。

(2)今天应该有人背着圣琵琶走了,这就是琵琶不见了的原因。

【小题3】首先发生在僧院,书生作画时没有人看见;其次是僧人猜测;再次是因讹传讹。根本原因是人们心中的迷信思想。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译文】

有个书生想要游玩吴地,路经江西,因为大风阻碍就停泊小舟,闲散行走进入一片树林,寻访一座僧院。僧人已经外出到其他地方去了,僧院的房门外面,有几间小厅廊,临近处有笔和砚台。书生善于画画,于是就拿起笔,在白墙壁上画了一个琵琶,大小和真的琵琶没有不同。画完,大风渐静书生乘船出发了。僧人回来,看到了画的地方,不知道是什么人画的。于是告诉村里人说:“恐怕这是五台山上降临的仙琵琶。”当时也是戏言,然而这话于是就被村里人传说,人们给以教神的礼节仪式祈求得福,很灵验有效。

书生前往吴地,过了几年,就听人说江西的僧院,有个圣琵琶,灵验有效不止一二次,暗中对此感到怀疑。因此返回江西时,责令船进入停泊船原先的地方,上前拜访圣琵琶。僧人也不在,画的琵琶前,已经挂着幡,供着花,炉里点着香供奉了。书生取来水把它洗完,回去留宿在船上。到第二天,书生又上前拜访。僧人夜里已经回来了,因为失去琵琶的原因,邻近的人大规模地集中起来,正要共同悲哀感叹。书生特意询问,人们都说前头的应验:“今天应该有人背着圣琵琶走了,这就是琵琶不见了的原因。”书生大笑,对他们讲述了他画以及擦洗掉琵琶的由来,从此神灵仙圣也绝迹了。

相关题目

“有一种叮咛叫滴酒莫沾,有一种感觉叫望眼欲穿,有一种
“有一种叮咛叫滴酒莫沾,有一种感觉叫望眼欲穿,有一种期盼叫一路平安,有一种温馨叫合家团圆。”在高速公路上,这样一批充满温情的新式交通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制造 _________ ,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___ 者.
在面积为S的△ABC的边AB上任取一点P,则△PBC的面积不小于的
在面积为S的△ABC的边AB上任取一点P,则△PBC的面积不小于的概率是( ) A.                               B. C.                   
下列有关有机物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烯分子中有一个
下列有关有机物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烯分子中有一个sp2-sp2σ键和一个p-pπ键 B.乙炔每个碳原子都有两个未杂化的2p轨道,它们之间可形成两个π
We __________ so tired. We've only been to a party. A. mustn't have felt    
We __________ so tired. We've only been to a party. A. mustn't have felt            B. wouldn't have felt C. shouldn't have felt          D. couldn't have felt
N2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CO的结构可以表示为,其中椭圆框表
N2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CO的结构可以表示为,其中椭圆框表示π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2分子与CO分子中都含有三键 B、N2分子与CO分子中的π
如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是几种常见漏斗的上部,A、B、
如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是几种常见漏斗的上部,A、B、C、D分别是实际操作(分液、制气、向容器中加液体试剂等)时,各漏斗的下部插入容器中
若直线与曲线()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
若直线与曲线()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