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文后各题。(共7分)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26.概括下阕中荷上雨的特点。(2分)
27.这首词的上阕对整首词“咏荷上雨”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文后各题。(共7分)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26.概括下阕中荷上雨的特点。(2分)
27.这首词的上阕对整首词“咏荷上雨”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6. 灵动(跳跃等);晶莹(润泽、亮泽等)
27.虚写(或“想象”手法1分)“午梦”泛舟西湖,烟雨迷蒙,荷香四溢的清新美景(上阕内容概括1分)侧面烘托(衬托手法1分)被“急雨打篷声”惊醒后欣赏到的眼前荷池跳雨的美景(下阕内容概括1分),更好地表达诗人对池荷跳雨的喜爱之情(思想感情1分)。
【解析】
2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事物的形象。题干要求“概括下阕中荷上雨的特点”。荷上雨,这是描绘对象,主要从动静角度考虑:动态特点,从“散聚”“聚”“跳”等词得出。静态特点,从“真珠”“水银窝”等喻体特点得出。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7.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题干问的是“这首词的上阕对整首词“咏荷上雨”有何作用?分析这首诗,上片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下片写醒来所见景物,与先前的梦境相映成趣。词构思巧妙,意境新颖,梦境与现实对照写来,曲折而有层次,极富变化,细细品味,似乎看到晶莹璀灿的珍珠在碧绿的“盘”中滚动;似乎嗅到荷花的阵阵幽香,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结合题目“咏荷上雨”,整首诗的中心是描绘“荷上雨”,则上阕是虚写和衬托的作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