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仗东南財富,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底。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渭南文集》
(1)依据材料一,简述中国从西汉到北宋人口的变化情况。(6分)
(2)材料二中主要观点是什么?其所说“故都”指何地?请简述你的理由。(4分)
(3)材料一二从人口数量,财政收入两个视角为哪一观点提供了证据?(2分)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哪些视角寻找证据说明这个观点?列出视角及有关证据。(4分)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仗东南財富,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底。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渭南文集》
(1)依据材料一,简述中国从西汉到北宋人口的变化情况。(6分)
(2)材料二中主要观点是什么?其所说“故都”指何地?请简述你的理由。(4分)
(3)材料一二从人口数量,财政收入两个视角为哪一观点提供了证据?(2分)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哪些视角寻找证据说明这个观点?列出视角及有关证据。(4分)
解析:第(1)问考查对中国从西汉到北宋人口的变化情况的理解。可以从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加以概括。第(2)问考查对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的理解。可以从材料二概括为财政收入、粮仓和政治中心东京汴梁加以分析。第(3)问考查对两宋时期经济重心转移的表现的理解。可以从农业视角和商品经济视角加以考虑。
答案:(1)西汉时期,北方人口远多于南方人口;到唐朝,南方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但依然略逊于北方;北宋时期,南方人口已经大大超过北方。
(2)观点:北宋时期朝廷的财政收入依赖江南地区,太湖流域已经成为重要的粮仓。(2分)“故都”指开封。(1分)依据:因为陆游是南宋诗人,故其所言“故都”指开封。(1分)
(3)观点:经济重心南移(2分)农业视角:各地耕地的开辟、南方普遍种植经济作物、桑蚕业衷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商品经济视角:民间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的兴盛。手工业视角:纺织业、造船业、制瓷业的发展。(4分,答出两个视角,各举一个证据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以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