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如右图所示,中学化学实验室采用该装置用于制备乙酸乙酯

(13分)如右图所示,中学化学实验室采用该装置用于制备乙酸乙酯。

⑴写出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⑵浓硫酸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  

⑶加热一段时间后,在试管B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方有一  层油层,在油、水交界处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气泡的主要成分是   ▲  

⑷停止加热,取下试管B ,嗅闻管内液体气味,闻到更多的是刺激性气味,这是因为物质的挥发等因素导致产品混有杂质,如        等,为进一步验证产物中某些杂质存在,在保持试管B相对稳定情况下,沿试管内壁滴入紫色石蕊试液,静置片刻会在试管内油层下方明显看到液体呈现三种颜色,由上而下分别为红色、紫色、蓝色,其原因可能是        ▲                ,故产品需进行提纯。

⑸已知乙醇能和氯化钙结合。将所得产品依次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饱和食盐水、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油层,分别分液。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去除油层中可能含有的   ▲  杂质,减少乙酸乙酯的溶解,并防止对下面操作产生不利影响。

⑹在上述操作后,在所得油状液体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充分振荡,倾倒出油状液体,再进行  (填提纯的操作方法),收集74~78℃的馏分即可获得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答案

(共13分)

⑴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3分,条件1分,化学方程式2分)

⑵催化剂   (1分)  吸水剂(1分)

⑶气体CO2 (1分)

⑷乙酸     (1分)    乙醇  (1分)

注入的石蕊试液快速降至油层下方,油层内含有的乙酸不断扩散溶解到下层的水溶液中,上层红色是因为乙酸浓度较高,中间紫色层是因为乙酸与碳酸钠反应接近中性,下层蓝色是因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3分,三种颜色原因各1分)      

⑸碳酸钠          (1分)

⑹分馏            (1分,写蒸馏同样得分)

相关题目

已知(1+x)10=a0+a1(1-x)+a2(1-x)2+…+a10(1-x)10,则a8=(
已知(1+x)10=a0+a1(1-x)+a2(1-x)2+…+a10(1-x)10,则a8=( ) A.-180        B.180              C.45               D.-45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 + B2(g)       2AB(g) 达到平衡状态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 + B2(g)       2AB(g)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2,同时生成n mol的ABB.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C.单位
创刊于清咸丰年间(1861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
创刊于清咸丰年间(1861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一文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可溶于水,具有酸性,且在酸性环境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可溶于水,具有酸性,且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时易被破坏,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
天然和绝大部分人工制得的晶体中都存在各种缺陷。例如在
天然和绝大部分人工制得的晶体中都存在各种缺陷。例如在某种NiO晶体中就存在着如下图的缺陷,一个Ni2+空缺,另有两个Ni2+被两个Ni3+所取代,其结果
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试剂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
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试剂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硬水与软水(肥皂水,振荡)              B.水与双氧水(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
The letter was returned because the person _________ it was addressed had died
The letter was returned because the person _________ it was addressed had died three years ago.        A. to whom        B. to which           C. which         D. wh
14.(2013·保定市重点高中调研考试)下面是弗来明对青霉素的
14.(2013·保定市重点高中调研考试)下面是弗来明对青霉素的早期研究过程:发现问题——在培养细菌的器具中发现一种青霉菌,在这种青霉菌的周围没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