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学者井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写道:“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中国史学家周一良在《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中说:“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赴日留学生数以万计,其盛况不仅在中国留学史上是空前的,也是“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在时间上,中国人留学日本比留学欧美晚了数十年,但在人数上,近代中国留日人数超过了留学欧美各国人数的总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情况大事年表

1895

御史杨深秀上奏:日本明治维新功在留学生,请派人赴日学习。

1896

清朝驻日公使带赴日本学习的13名使馆学生为中国学生留日之始。

1898

各省受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刺激开始派遣留日学生。

1900

留日学生达140余人,成立励志会,创办《译书汇编》翻译欧美启蒙思想家名著。又改建“以民族主义为宗旨”的中国青年会。

1901

清末新政开始,官费、私费留学的高潮掀起。当时的留学地域,英美德法俄各国皆有,但东渡日本者占90%以上。留学生秦力山在孙中山支持下创办《国民报》,宣扬革命救亡。这年,陈独秀因宣传反清被迫逃亡日本留学,次年邹客、周树人(鲁迅)到日本留学,两年后秋瑾自筹资金赴日留学。

l903

留日学生达到1300余人。留学生黄兴、陈天华组织军国民教育会,提倡“鼓吹、起义、暗杀” 以“实行民族主义”。此后,留学生在日本东京创办《游学译编》、《浙江潮》等与国内以上海为中心的革命宣传相呼应。

1905

留日学生激增,一年后达到12000余人,以江浙、两湖、广东和四川为最多。这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1906

清政府颁布留学新规定,限制留日学生资格,留日热开始降温。

   1)报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

   2)近代中国留学教育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而演进.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1906十年间促使中国青少年留日活动兴起和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说明这一现象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中日两国间留学教育兴起的共同原因。

答案

相关题目

(2011•桂林)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011•桂林)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如图3甲、乙所示,乙图中斜面体固定不动,物体P、Q在力F作
如图3甲、乙所示,乙图中斜面体固定不动,物体P、Q在力F作用下一起以相同速度沿F方向匀速运动,关于物体P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7.某人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病因是幼年某种激素分泌过
17.某人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病因是幼年某种激素分泌过少,缺少的激素和所患疾病是(  ) A、甲状腺激素、呆小症     B、甲状腺激素、侏儒症 C
如下图,在三角形ABC中,∠C=90°,AC=BC=2,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
如下图,在三角形ABC中,∠C=90°,AC=BC=2,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由位置I沿AB平行移动到位置Ⅱ,若移动的距离为x,正方形和三角形ABC的公共部分的面积为f
下图是某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
下图是某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总能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 t1 ℃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 t1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2) t1 ℃时30 g A物质加
下列各句中意思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大量广告
下列各句中意思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大量广告的影响下,一些家长期望通过使用补品来增长孩子的智力,这就陷入了子女教育的误区。B
---- Do you know that not until the winter of 2009 ______ to know each other?---
---- Do you know that not until the winter of 2009 ______ to know each other?---- Yes, I know. It was not until the spring of 2011 that ______ married. A. they got; they got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