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选文中的闻一多先生都“做”了些什么。(3分)

2.选文最后一段,在整篇文章里起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3分)

3.“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请说说句中加点词的作用(3分)

4.请说说下面这个句子的含义(2分)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答案

1.写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漏写一部作品扣1分,共3分)

2.过渡。(2分)仅。(1分)(共3分)

3.“贪”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对精神食粮永不满足的欲望。(1分)

“惜”字刻画出闻一多对光阴的吝惜,舍不得。(1分)

这两个字都体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孜孜不倦,全心投入的治学精神。(1分)(共3分)

4.“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句中是指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2分)

解析:

1.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

2.观察语句、语段所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其在文章中结构与内容的作用。此处,在结构上是过渡作用。

3.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修辞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再答出表达效果。

4.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有利于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相关题目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示意图,结合下图,回答关于关于该省经济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九章算术》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体系       B.《大衍历》的制订表明了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正面揭示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正面揭示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思念家乡,但却无法回去,因为没有达到建立军功的目的”的两句是         
下图为遗传学中的中心法则图解,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下图为遗传学中的中心法则图解,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的过程是(    )A.复制、转录、翻译                     B.转录、复制、翻译 C.
各种各样的抗生素对治疗细菌感染造成的疾病发挥着重要作
各种各样的抗生素对治疗细菌感染造成的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就会下降。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解释,其原因是( 
已知点A的坐标为(2,3),O为坐标原点,连结OA,将线段OA绕
已知点A的坐标为(2,3),O为坐标原点,连结OA,将线段OA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0得OA1,再将点A1作关于X轴对称得到A2,则A2的坐标为(  ▲   )A.(
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
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
下面为巴基斯坦、马来西亚、阿尔及利亚三国国旗,从国旗
下面为巴基斯坦、马来西亚、阿尔及利亚三国国旗,从国旗图案上看,都有一个共同特征,这标志着三国大多数人们信仰: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C.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