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于是轮到涂色料的工作了,他们管这个工作叫点蓝。涂上的色料有

(1)于是轮到涂色料的工作了,他们管这个工作叫点蓝。涂上的色料有好些种,不只是一种蓝色料,为什么单叫做点蓝呢?原来这种制作方法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就此叫开了(我们苏州管银器上涂色料叫发蓝,大概是同样的理由)。这种制品从明朝景泰年问(15世纪中叶)开始流行,因而总名叫景泰蓝。

(2)……

(3)他们把那些硬片放在铁臼里捣碎研细,筛成细末应用。细末里头不免掺和着铁臼上磨下来的铁屑,他们利用吸铁石除掉它。要是吸得不干净,就会影响制成品的光彩。看来研磨色料的方法得讲求改良。

(4)各种色料的细末都盛在碟子里,和着水,像画家的画桌上一样,五颜六色的碟子一大堆。点蓝工人用挖耳似的家伙舀着色料,填到铜丝界成的各种形式的小格子里。大概是   熟极了的缘故,不用看什么图样,自然知道哪个格子里该填哪种色料。湿的色料填在格子里,比铜丝高一些。整个表面填满了,等它干燥以后,就拿去烧。一烧就低了下去,于是再填,原来红色的地方还是填红色料,原来绿色的地方还是填绿色料。要填到第三回,烧过以后,色料才跟铜丝差不多高低。

29.下面对上述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先说明什么是“点蓝”,然后再说明为什么叫“点蓝”,同时顺便介绍了“景泰蓝”的由来,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既解释知识又交代历史。

B.第三段重在说明加工色料的方法,“看来研磨色料的方法得讲求改良”是作者的建议,因为色料中的铁屑往往吸不干净而影响了景泰蓝的光彩。

C.第四段具体说明了“点蓝”的方法和特点,不但有操作程序的逐一介绍,而且还有工作场景的简要描写,增添了形象性,也具有较强的现场感。

D.“原来红色的地方还是填红色料,原来绿色的地方还是填绿色料”这句话看似    嗦、多余,其实不然,它强调说明了“点蓝”的一条重要规则。

30.从第四段看,作者是怎样具体而清楚地说明“点蓝”这道制作工序的。

答案

29B   

30.作者先介绍盛色料的工具,再点明舀色料的工具形状,接着说明色料填在什么地方、填到什么程度,然后说明什么时候拿去烧,烧后又如何填,最后说明一共要填几回才能完成。

相关题目

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是A.春秋时期B.商周时期C.战国时
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是A.春秋时期B.商周时期C.战国时期D.夏商周时期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 16gO3气体含有氧原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 44.8 L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2NA C.0.1mo
如图所示,A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绕地球做椭圆轨
如图所示,A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C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P为B、C两卫星轨道的交点.已知A、B、C绕地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太阳下山了,菜园中还散发着阳光的余温;       ,     ,    ,    
设点满足,则的最大值为    .
设点满足,则的最大值为    .
下图是某区域某月盛行风向示意图。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中
下图是某区域某月盛行风向示意图。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400多万城市居民包括符合条件的外来流动人口,依法行使自
400多万城市居民包括符合条件的外来流动人口,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这表明,在我国  A.人民民主具有物质保障    B.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C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