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利用钠碱循环法可脱除烟气中的SO2.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SO2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反应: ;
(2)在钠碱循环法中,Na2SO3溶液作为吸收液,可由NaOH溶液吸收SO2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吸收液吸收SO2的过程中,pH随n(SO32﹣):n(HSO3﹣)变化关系如表:
n(SO32﹣):n(HSO3﹣) | 91:9 | 1:1 | 9:91 |
pH | 8.2 | 7.2 | 6.2 |
①上表判断NaHSO3溶液显 酸 性,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 ;
②当吸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选填字母): ;
a.c(Na+)=2c(SO32﹣)+c(HSO3﹣)
b.c(Na+)>c(HSO3﹣)>c(SO32﹣)>c(H+)=c(OH﹣)
c.c(Na+)+c(H+)=c(SO32﹣)+c(HSO3﹣)+c(OH﹣)
(4)当吸收液的pH降至约为6时,需送至电解槽再生.再生示意图如下:


①HSO3﹣在阳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 ;
②当阴极室中溶液PH升至8以上时,吸收液再生并循环利用.简述再生原理 .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盐类水解的应用;电解原理;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分析】(1)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不稳定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硫酸;
(2)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注意弱电解质写化学式;
(3)①根据溶液中亚硫酸氢根离子浓度和亚硫酸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确定溶液的酸碱性;
②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确定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关系;
(4)①阳极上阴离子放电发生氧化反应;
②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同时生成亚硫酸根离子,溶液中钠离子向阴极移动,导致生成吸收液.
【解答】解:(1)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反应方程式为:SO2+H2O⇌H2SO3;亚硫酸不稳定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硫酸,反应方程式为2H2SO3+O2=2H2SO4,
故答案为: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2)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OH﹣+SO2=SO32﹣+H2O,
故答案为:2OH﹣+SO2=SO32﹣+H2O;
(3)①在溶液中主要以HSO3﹣存在,HSO3﹣的电离很微弱,所以n(SO32﹣):n(HSO3﹣)<1:1,根据表格知,当亚硫酸氢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大于亚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时,亚硫酸氢钠溶液呈酸性,亚硫酸氢根离子既能水解又能电离,亚硫酸氢钠溶液呈酸性同时说明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故答案为:酸;HSO3﹣存在HSO3﹣⇌H++SO32﹣ 和HSO3﹣+H2O⇌H2SO3+OH﹣,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②当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亚硫酸氢根离子浓度大于亚硫酸根离子浓度.
a.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相等,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所以c(Na+)=2c(SO32﹣)+c(HSO3﹣),故a正确;
b.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亚硫酸氢根离子浓度大于亚硫酸根离子浓度,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相等,所以得c(Na+)>c(HSO3﹣)>c(SO32﹣)>c(H﹣)=c(OH﹣),故b正确;
c.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相等,得c(Na+)+c(H﹣)=2c(SO32﹣)+c(HSO3﹣)+c(OH﹣),故c错误;
故答案为:ab;
(4)①当吸收液的pH降至约为6时,吸收液中阴离子主要是亚硫酸氢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在阳极上失电子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HSO3﹣+H2O﹣2e﹣=SO42﹣+3H+.
故答案为:HSO3﹣+H2O﹣2e﹣=SO42﹣+3H+;
②电解时,溶液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氢离子在阴极得电子生成氢气,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导致加速HSO3﹣电离生成SO32﹣,钠离子进入阴极室,吸收液就可以再生.
故答案为:氢离子在阴极得电子生成氢气,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促使HSO3﹣电离生成SO32﹣,且钠离子进入阴极室,吸收液就可以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