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春秋时期,会盟得到了充分的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春秋时期,会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不仅类型多样,而且次数空前频繁。前人在概括春秋形势特点时常说:“世道交丧,盟诅滋彰”“侵伐盟会,无时无之”,诚为不刊之论。可以说,春秋是会盟的兴盛时期。

    春秋会盟是中国奴隶社会衰落时期各种矛盾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反映了当时奴隶制遭破坏、大国争霸、礼乐废坏的社会现实。所以,要全面、深入地研究春秋史,就必须对春秋会盟进行探讨。春秋会盟作为统治阶级解决当时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和纠纷的重要手段,对当时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政治、经济、军事、列国交往、列国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

    会盟是实行霸主政治的手段。西周时,天子有无限权威,“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册封一些方伯,代表自己坐镇一方,进行统治。春秋时期,王权衰落,“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出现了霸主政治。霸主政治象方伯政治一样,也是奴隶主阶级进行统治的一种形式。

    春秋时,“周德虽衰,天命未改”的社会心理驱使着人们仍然尊崇周室。霸主迎合人们这种心理,往往打着“尊王”的旗帜,提出“奖王室”的口号。当王室发生内乱或遭侵凌时,就举行会盟,帮助王室平定混乱。如王室的王子克、王子颓、王子带、王子朝等发动的叛乱,便都是霸主或大国诸侯帮助平定的。鲁昭公三十二年的狄泉之盟,任务是“城成周”,从而屏卫周王室。霸主还帮助王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如鲁昭公二十五年的黄父之会,晋赵简子就“令诸侯之大夫输王粟”。

    救助王室的会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王室衰微的过程,但并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这类会盟的主持者多为霸主,而霸主尊王常常是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从而争取更多的与国、壮大自己的实力,这就使霸主代替周王号令诸侯成为历史的必然。

    霸主不仅用会盟救助王室,还用会盟在列国中推行霸政。《国语·晋语七》:“(悼公)四年,诸侯会于鸡丘,于是乎布命……”韦昭认为:“命谓朝聘之数,同好恶、救灾患之属。”可见,会盟是霸主推行霸政的方式之一。

    春秋时,不论是上层统治者还是下层平民百姓,普遍存有反战愿望和重视会盟的心理。而且,在会盟中,霸主取得的利益往往比用武力取得的还要多,所以,会盟便成为霸主常用的推行霸政的手段之一。齐桓公自北杏之会始,共举行十多次会盟,史载“衣裳之会十有一,兵车之会四”即是其例。

    春秋时,立贤、立爱之事时有发生。郑武姜欲立叔段,宋宣公舍子与夷而立弟穆公,穆公舍其子公子冯而立兄子殇公,鲁庄公问后于叔牙等,都反映出嫡长子继承制面临着挑战。而君统继承上的争斗又往往是与国君妻妾关系上的混乱分不开的。晋献公宠骊姬,周王以狄女为后都引起了君统继承上的纠纷。当时人认为“并后、匹嫡”是“乱之本”。因此,在会盟的约文中反复强调“无易树子(树子即嫡子),无以妾为妻”,力图对嫡长子继承制的破坏加以制止,从而避免发生诸子与嫡长子争夺君位的情况,使君位得以顺利地传递。

春秋初期,各国大族兴起。列国大世族,如鲁国的展氏、臧孙氏氏等出自孝公,三桓出自桓公,东门氏出自庄公。齐国的管氏、鲍氏、崔氏、庆氏等,也强大于春秋前、中期。郑国的七穆出自穆公。宋国的戴、庄、桓等大族,晋国的六卿,卫国的孙、宁等强族都形成于春秋前期。大族的兴起对公室构成威胁,所以,公室对大族展开了激烈的、血腥的斗争,晋献公对诸公子的屠杀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人们也看到了公室与大族关系的另一面。由于这些大族多为公族,公室的存在又需要公族的拱卫。公室好比树的主干,公族是枝叶,尽去枝叶,主干也必然要死亡。因此,葵丘之盟约文中特地规定“无专杀大夫”,旨在纠正过激行为,让大族屏藩公室。但是,它并没有彻底平息公室与卿大夫的斗争,却导致了后来事情向另一极端发展,纵容、姑息大族,养痈遗患,使“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发展趋势。

                                    (节选自张全民《试论春秋会盟的历史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大国利用会盟争霸,会盟成为霸主推行霸政的必用的一种手段,齐桓公“兵车之会四”就是其例。

    B.狄泉之盟是在王室遭侵凌时举行的帮助王室平定混乱局面的会盟,目的是保卫周王室不受侵犯。

    C.葵丘之盟规定“无专杀大夫”,调和了公室和大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但却造成了“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局面。

    D.晋献公宠骊姬和周王以狄女为后使嫡长子继承制受到破坏,会盟约定便成为维持君统继承制度的手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大国的实力壮大到一定程度之后,王权衰弱,就会出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霸主始对其他诸侯发号施令。

    B.霸主们保卫天子、帮助王室常常借用“尊王”的名号,霸主们的这种做法符合当时人们普遍的社会心理。

C.春秋时期,会盟类型多样且次数频繁,表明了春秋是会盟的兴盛时期,而春秋会盟的主持者都是霸主。

D.下层平民百姓希望借助会盟消弭战争,上层统治者也寄希望于会盟,他们都是十分重视会盟的。

答案

1A

【解析】根据原文内容来看,会盟成为霸主推行霸政的常用的手段之一,但不是“必用手段”。  

2C

【解析】“春秋会盟的主持者都是霸主”的说法过于绝对。

相关题目

.设点P是△ABC内一点(不包括边界),且=m+n(m,n∈R),则(m+1
.设点P是△ABC内一点(不包括边界),且=m+n(m,n∈R),则(m+1)2+(n-1)2的取值范围是 A.(0,2)  B.(0,5)  C.(1,2)  D.(1,5)
唐朝武则天时代,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权倾朝野,他很倾慕
唐朝武则天时代,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权倾朝野,他很倾慕著名学者、自然科学家张隧,想与他结交。但张隧厌恶武三思为人卑劣,拒绝与其来往;后
阅读下面短文,根据以下提示:1)汉语提示,2)首字母提示
阅读下面短文,根据以下提示:1)汉语提示,2)首字母提示,3)语境提示,在每个空格内填入一个适当的英语单词,并将该词完整地写在右边相对应
铁酸钠(Na2FeO4)是水处理过程中的一种新型净水剂,它的氧
铁酸钠(Na2FeO4)是水处理过程中的一种新型净水剂,它的氧化性比KMnO4更强,本身在反应中被还原为Fe3+生成Fe(OH)3,达到净水目的,它是由Fe(NO3)3
如图2所示,密度为ρ0的液体中有体积均为V的A、B、C三个实心
如图2所示,密度为ρ0的液体中有体积均为V的A、B、C三个实心物体,A正在向上运动,B静止,C正在向下运动.此刻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A、FB、FC,三者
设,    (1)若,为与的夹角,求。    (2)若与夹角为60o
设,    (1)若,为与的夹角,求。    (2)若与夹角为60o,那么t为何值时的值最小?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反复地朗读作品,阅读者可以走出文字的困扰,探幽索隐,深得个中三味,而不会人云亦云
请将下面的一段话写在方格内。(3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
请将下面的一段话写在方格内。(3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