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综合性学习(6分) “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

8.综合性学习(6分)

“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你参加班级开展的“孝心伴我行”的主题活动,。

活动一【表敬意】(2分)

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磐安语文老师陈斌强,用一条布带将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紧紧地绑在自己身上,从磐安县城的家中,骑着电瓶车,赶往30多公里以外的学校上班。五年来,1800多个日夜,无论酷暑严寒、刮风下雨,陈斌强就这样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责任,感动了金华城,感动着整个中国。

请你仿照下列网友跟帖的样式,给自己取个昵称,然后跟帖表达你对他的敬意。

一江春水:陈斌强老师,不仅是中学里的语文老师,更是我们每一个作为儿女的好老师。

夕阳更红:许许多多普通的事,难就难在是否能日复一日的坚持!陈老师最可贵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

                                                                                                                          

活动二【说行孝】(2分)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不仅是你赡养着父母,你们家的马和狗你都养着它们,能说吗?若不尊敬父母那和养牲口有什么区别?

《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做人子女,要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更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的警言,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让父母蒙受羞辱,这是孝的第一步。

根据链接材料,从对待父母和对待自己两个角度说说如何行孝:                                                                                      

                                                                                         

活动三【话观点】   

我学习工作忙,我钱赚得还太少,我的父母身体都还很健康,等我将来有时间了,等我将来有能力了,等我的父母老了身体不好了,我会来尽孝。针对这种“将来再尽孝”的观点,你怎么看,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案

8.2分)【示例 昵称 朝阳最美: 寸草心可报三春辉,陈老师用一条布带,诠释了华夏民族孝的美德。

2分)①孝不仅是赡养父母,更是尊敬父母;②行孝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和名誉。

2分)我不赞成将来再尽孝的观点。行孝要趁早,行孝只有现在时,而不是等待将来时。常回家看看,常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都是行孝。一个总等待将来去行孝的人,是不会真正行孝的。

相关题目

明清时期商业繁荣,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投放市场。导
明清时期商业繁荣,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投放市场。导致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有(    )     ①国外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②耕作技术的
已知sinα=,且α是第二象限角,则tanα是(    )A.        
已知sinα=,且α是第二象限角,则tanα是(    )A.              B.              C.                D.
两数1和4的等差中项和等比中项分别是(   ) A.5,2    
两数1和4的等差中项和等比中项分别是(   ) A.5,2        B.5,           C.,4             D.,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新的经济形式,学生小符就是一种叫“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新的经济形式,学生小符就是一种叫“换客”的时尚一族。他将自己的闲置物品发布到相关网站,注明自己所需要的物品,然后等
下图实线AB为某一纬线的一部分,虚线AC为晨昏线,两线相切
下图实线AB为某一纬线的一部分,虚线AC为晨昏线,两线相切于A点,O点为极点。完成3~4题。 3.如果C点地方时为4时,A点所在的经线为90°E,则此刻北
酵母菌是人类的第一种“家养微生物”。在一个固定容积的
酵母菌是人类的第一种“家养微生物”。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培养液中,单位时间内在不同的氧气浓度下,下图所示的酵母菌相关指标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有健康才有将来”,健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各种疾
“有健康才有将来”,健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各种疾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健康,下列关于各种疾病的正确叙述是 A.白化病21-三体综合征、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频率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   C. 汽车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