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并对反应后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2CO3HCl.猜想2:废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猜想3: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HCl.猜想4:废液中的溶质是    ▲   

【讨论与交流】小明认为猜想1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    ▲   

【实验与结论】

1)小亮同学为验证猜想2,取少量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酚酞溶液,发现酚酞溶不变色,于是小亮认为猜想2正确.你认为他的结论    ▲    (填正确错误),理由是    ▲   

2)小美为验证猜想3,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4,她认为猜想3正确.对她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结论正确    B.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结论正确

C.方法正确,结果偏大,结论正确       D.方法正确,结果偏小,结论不正确

【拓展与应用】

1)若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HCl,根据HCl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废液进行

    ▲    操作即可从废液中得到NaCl固体.此方法的缺点是     ▲   

2)向一定质量CaCl2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乙,回答下列问题:①c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   ▲    ②x值为   ▲   g

答案

Na2CO3NaCl

猜想与假设】猜想4 Na2CO3NaCl  

【讨论与交流】在溶液中Na2CO3HCl不能共存或意思正确,或写化学方程式均可给分 

【实验与结论】

(1)错误    酚酞溶滴入猜想3中也不变色(或酚酞溶液遇到HCl溶液也不变色)(2)B 

【拓展与应用】(1)蒸发    挥发出的HCl气体会污染空气2①NaClNa2CO3   ②106

相关题目

点P从(1,0)出发,沿单位圆x2+y2=1逆时针方向运动弧长到达Q点,则Q
点P从(1,0)出发,沿单位圆x2+y2=1逆时针方向运动弧长到达Q点,则Q点坐标为(    )A.(,)           B.(-,-)           C.(-,-)           D.(-,)
油脂通常存在形式为( )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D.固态
油脂通常存在形式为( )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D.固态和液态
已知集合,,则右边韦恩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已知集合,,则右边韦恩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 A.             B.              C.                D.
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6—7题。 6.  图
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6—7题。 6.  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A.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
同属豪放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作品反映的内容却大不相同,
同属豪放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作品反映的内容却大不相同,这主要是由于两人(     )A. 阶级立场不同     B. 政治倾向不同      C. 性格不同    D.
已知函数和函数,记. (1)当时,若在上的最大值是,求
已知函数和函数,记. (1)当时,若在上的最大值是,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当时,判断在其定义域内是否有极值,并予以证明; (3)对任意的
Thinking is something you choose to do as a fish choose to live in water. To be
Thinking is something you choose to do as a fish choose to live in water. To be human is to think. But thinking may come naturally without your knowing how you do it. Thinking about thinking is th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些工业发达国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建筑业,新技术应用之迅速,见效之广泛,都是我们所不及的。  B、因为经常发生莫名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