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四株大小与长势一致的番茄幼苗,分别培养在盛有等量完全培养液

取四株大小与长势一致的番茄幼苗,分别培养在盛有等量完全培养液的培养瓶中,然后将其中两株番茄幼苗的地上部分同时剪去。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有关矿质元素吸收的问题:

(1)实验中,向甲、丙两瓶持续充入空气,测量四只培养瓶内溶液中的K+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①表示甲瓶溶液中K+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②表示丙瓶溶液中K+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2)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方式是           ,这一观点可通过             两装置的实验加以验证。

(3)植物的地上部分为根提供                  ,这一观点可通过              两装置的实验加以验证。

(4)经过一定时间后,如果甲瓶中的番茄幼苗出现了萎蔫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答案

  (1)①D  ②B(2)主动运输  甲、乙(或丙、丁)

(3)能源物质  甲、丙(或乙、丁)

(4)因蒸腾作用失水,培养液浓度增高,大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所以根毛细胞不能吸水


解析:

  (1)甲装置各项条件都有利于K+的吸收,为D项曲线;装置丙虽有氧气,能为K+的主动运输提供能量,但无叶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受到限制,从而K+的吸收和运输受到一定的限制,吸收一点便不再吸收了,应为B项曲线。(2)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方式为主动运输,这一观点可通过甲、乙(或丙、丁)装置的实验加以验证。甲、乙装置中只有“有氧、无氧”这一与呼吸作用有关的变量,符合实验设计原则。(3)根进行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是地上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可通过甲、丙(或乙、丁)装置加以验证,其实验变量是“有无合成有机物的叶片”。

相关题目

一质量等于0.5kg的滑块以6m/s的初速度冲上一倾角为30°足够
一质量等于0.5kg的滑块以6m/s的初速度冲上一倾角为30°足够长的斜面,某同学利用DIS实验系统测出了滑块冲上斜面过程中多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如图所
6名同学安排到3个宿舍,每个宿舍两人,其中甲必须在一号宿
6名同学安排到3个宿舍,每个宿舍两人,其中甲必须在一号宿舍,乙和丙均不能到三号宿舍,则不同的安排方法种数为                      
—How do you like banana milk shake? —I love it. I like it       than y
—How do you like banana milk shake? —I love it. I like it       than yogurt. A.very much              B.even better        C.a little         D.much less
对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现有三个反应
对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现有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硫+氧气二氧化硫 ②碳+氧气二氧化碳 ③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通过比较,发
—What _______ you to get bored with her? — _______was her laziness and unk
—What _______ you to get bored with her? — _______was her laziness and unkindness. A. made; It           B. caused; That         C. led; It       D. got; That
已知直角梯形纸片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①所示
已知直角梯形纸片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①所示,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O(0,0),A(10,0),B(8,2),C(0,2),点P在线段OA上(不与O、A重合),将
--- Is there_____ beef in the fridge?    --- No, there isn’t. There is ___
--- Is there_____ beef in the fridge?    --- No, there isn’t. There is ______ pork. A. some; any     B. any; any               C. some; some    D. any; some
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最有效的方法是( )A. 跨流域调
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最有效的方法是( )A. 跨流域调水      B. 修水库       C. 打井          D. 节约用水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