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状态各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状态各异,就前者言,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等;就后者言,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帘的原始功能在于遮蔽和阻隔,但这种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如海那样遥不可及,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那样难以逾越。可以说,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只看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如何,这便预示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与悲剧性的双重内涵。以词人常用的隔帘看未真一句为例,就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第一,乐观的视角:虽然隔帘看未真,但毕竟是看到了,这是何等的幸福和慰藉;第二,悲观的视角:虽然隐隐约约看到了,然而毕竟得不到真切实在的接触,这又是何等的痛苦和折磨。

当人与人(通常是帘内的女子和帘外的男子)隔帘相对时,二者就入了一种微妙的情境中。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但这一存在对他而言又是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那样地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而帘外的世界对帘内人而言,则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在她内心深处,不管是接受还是抗拒,那样一种隐密的渴望已经被点燃。此时的帘,不仅隔开两个人的身,似乎也隔开了他们的心,至少帘外的人是这样认为的。帘内的人对这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有时候,帘内人虽然在场,却未出场,即她只是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却未表现出任何情感的波动,这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如舒亶《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帘内的她,既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曾经装点过他春日的记忆,也不知道自己的离去触动了一份敏感的心情。她凌波微步地来,亦是行云流水地去,对于帘外的他来说,显得这转瞬间的相遇犹如一场迷离的梦。

还有一种特殊场景,即帘外人与帘内人二者之中有一个是不在场的,也就是说有一方是缺席的。一种情境是帘外人的缺席。我们从帘内女子的举动神态及她所表现出的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与忧思,可以看出她此时此地的寂寞、无聊、慵倦。这一切都隐秘地传达出了对未出场的帘外人的渴望,也是她对一种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

还有一种场景是帘外人在场,而帘内人缺席。也就是说,抒情主体仅看到了帘,而并未看到所想看到的对象,但仅是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他无限的联想。由于帘内人的不在场,因此帘内的世界就不再具有吸引力,反而以它的空洞引起了抒情主体的反感。但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他对她的渴望因了她现时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沉重和痛苦,也因了她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纯洁和真挚。

帘作为一种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的意象在宋词中的大量出现,一方面有词作为一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方面与宋代士人心态也有较大关联,尤其是对这一意象的处理中,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结果只能在忧郁、感伤、惆怅中自语自慰,自己为自己营造一个小小的柔弱的艺术世界,一重帘外即天涯,词人在狭小的情感空间里默默咀嚼孤独与寂寞。

(节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015年第1期,有删改)

4.关于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帘有遮蔽和阻隔的功能,这种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似海,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它可望而可及,很容易逾越。

B.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状态各异,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

C.帘的妙处在于它隔未全隔,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这与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有关。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和悲剧性双重内涵。

D.宋词中的帘意象,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一个原因是词这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个原因是与宋代士人的心态有关联。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帘内的女子与帘外的男子相对时,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而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

B.帘内人在场却不出场,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对帘内人来说,却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会给他带来何种影响。

C.帘内人缺席,但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帘外人的无限的联想,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而这些联想又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

D.帘外人缺席时,帘内女子常常表现出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忧思,寂寞、无聊、慵倦。这都是一些对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的表现或感情流露。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隔帘相看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这与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还是悲观的视角相关,乐观的视角产生幸福和慰藉感,悲观的视角则产生痛苦和折磨感。

B.帘外世界对帘内人而言,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不管她接受与否,都会有一种隐密的渴望被点燃。

C.在帘外人看来,帘不仅隔开了帘内外两人的身,也隔开了两人的心,帘内人对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D.宋代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既定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这种忧郁、感伤、惆怅,也传递到了对帘意象的运用处理上。

答案

4A

5C

6A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概念题型上往往这样设题:部分与整体、夸大与缩小、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尚未发生和已经发生、可能和必然、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颠倒是非等。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A项,“它可望而可及,很容易逾越”错,可及,可逾越,但并不容易。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C项,“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说法过于绝对,第5段最后“也因了她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纯洁和真挚”。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项,“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还是悲观的视角”错,应该是当事人的心态、视角。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题目

The Pulitzer Prize board announced Wednesday that paper submissions would no lo
The Pulitzer Prize board announced Wednesday that paper submissions would no longer be accepted and all submissions _____ be done online.        A.could         B.may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们农村,一到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们农村,一到冬天,就有不少闲瑕,不过日子要过得有闲情逸致,还要有丰富文化生活才行。 B.相当部分
近几年,进口大片的票房在我国电影市场占有60%—80%的分额
近几年,进口大片的票房在我国电影市场占有60%—80%的分额,票房年收入将近5亿元人民币。材料中的进口大片 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②其
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    A.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在1.2m~1.5m之间    B.l个苹果的质量大约在0.5kg~1.0kg之间   
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轻绳跨过定滑
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使之与盛有沙子的小桶相连,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小桶与沙子的总质量为m,把小车从静止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都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都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B.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用
小红同学对拿破仑在立法规范方面的贡献进行了; 一次探究
小红同学对拿破仑在立法规范方面的贡献进行了; 一次探究性学习,搜集的法律文献如下,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民法典》        B、
训练鸽子在每天上午10点钟从一个取食器中取食,取食时只要
训练鸽子在每天上午10点钟从一个取食器中取食,取食时只要啄一个机关就能得到食物。此后将这些鸽子向东经方向运送60°到P地。在这一新地点,它们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