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丘吉尔针对日益临近的世界大战说:“我们不可能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法国被德国吃掉。……如果英法联合一致行动,仍然无法抗击德国,那就需要另找一个伙伴——俄国。……为了挽救英格兰,我们不惜同魔王打交道。” ——《圣彼得堡来客》
材料二 丘吉尔同他的同谋者认为:“要使前俄罗斯帝国臣服,不仅是军事上的远征问题,而且是世界政治问题……我们只有依靠德国的帮助才能制止俄国。” ——《丘吉尔的一生》
材料三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过丘吉尔将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他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也要在下院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 ——《丘吉尔的一生》
(1)材料一、二、三的历史背景是否相同?说明判断的理由。
(2)在上述三则材料中,丘吉尔对德国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在材料一、三中,丘吉尔均称俄国为“魔王”,为什么?
(4)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丘吉尔的外交准则是什么?
(1)(结合一战前后和二战期间的具体历史背景分析)不同。材料一是“一战”前夕,“圣彼得堡”是沙俄时的地名;“一战”前出现了法国被德国吃掉的危险。材料二是帝国主义协约国对苏维埃俄国进行武装干涉时期,因为有“前俄罗斯帝国”的称呼和“军事上的远征”等信息。材料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明确提到“1941年6月”这个时间。
(2)(从国际形势变化和英国的国家利益角度思考)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决定了不同时期维护国家利益的方式不同。(对德国态度:打击—勾结—再打击)。“一战”前,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为战胜德国,英国必须协调与法、俄的利害冲突。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帝国主义国家只有勾结起来才有较有力地干涉苏俄。“二战”爆发后,英国遭到德国打击,丘吉尔认为只有联合苏联,才能战胜法西斯德国。
(3)(从俄国对外政策及社会性质角度思考)材料一中称沙俄为“魔王”,因为沙俄一贯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在争夺巴尔干、中东等地区的角逐中是英国重要的竞争对手;材料三中称苏联为“魔王”,是因为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本质区别。
(4)(思考外交政策变化的出发点)外交准则: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英国的利益来调整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