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人言数无味,我道味无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人言数无味,我道味无穷

——记200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谷超豪

浩瀚无垠的太空,有一颗小行星被镌刻上中国人的名字:谷超豪。在数学王国,谷超豪教授同样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光耀中国,享誉世界。

青年要立志做大事

选择数学,意味着要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峰。

谷超豪就是这样,逐步成为享誉国际的数学家,不仅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两方面都有重大贡献,而且在当今核心数学前沿最活跃的三个分支: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及其交汇点上,获得了国际公认的突出成就,奠定了他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

50多年来,谷超豪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30篇,其中100篇独立完成。国际数学家联盟主席帕利斯教授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幕式上致词称:“中国数学科学这棵大树是由陈省身、华罗庚和冯康,以及谷超豪、吴文俊和廖山涛,及最近的丘成桐、田刚等人培育和奠基的。”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谷超豪几十年的艰苦付出。“青年要立志做大事。”自打上小学起,孙中山先生的这句格言,就一直激励着谷超豪。

小学三年级时,循环小数让谷超豪感到神奇——它是无穷无尽的,“你抓不住它,但却可以尽情想象”。

大学三年级时,他遇到了仰慕已久的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在苏教授悉心指导下,谷超豪的数学人生从此驶入快车道。

把国家急需作为研究方向

把国家急需作为自己研究的方向,并大胆创新、持之以恒,直至做出重大贡献。这正是所有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发明创造的一个公式,谷超豪的数学研究同样遵循这个定理。

正当谷超豪在微分几何方面的成就引人注目时,他敏锐地看到空间技术发展对数学提出的新要求。

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震惊全世界。正在莫斯科留学的谷超豪毅然决定放弃自己专长的微分几何,围绕国家需求,开垦偏微分方程这块国内数学领域的处女地。1959年,谷超豪回到国内,即以机翼的超音速绕流问题为突破口,开始组织人员,向这道难题发起了进攻,不仅给出了数学证明,还培养出李大潜、俞文此等优秀人才。

谷超豪的学生李大潜院士感叹地说,谷先生在治学中有一种“多变”的精神。这种“多变”,表现为科学家独特的个人风格和超强的创新能力,实际上却缘于谷超豪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祖国建设的需要出发,才能不断发现学科创新点,从祖国建设的需要出发,才有源源不断的激情和智慧。

“加减乘除”演绎数学人生

数学家谷超豪的科学研究、教书育人中,处处都有“加减乘除”。

加法:谷超豪+胡和生=院士夫妇。一个书房两张写字台,丈夫的书桌朝阳,妻子的书桌面墙——“我这个位置比她的好。”谷超豪说。每天,两位院士就在这里并肩研究。

是数学成就了谷超豪的爱情之梦。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女人,但胡和生“推翻”了这个定理:不仅在生活上与丈夫相濡以沫,在事业上更是携手共进。

减法:日常生活-家务=更多工作时间。对这对院士夫妻而言,日常生活则是一道减法题,挤出来的时间便用在了做学问上。

说到节约时间,胡和生举了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我一般不上理发店,通常都是自己洗了头发,再请谷先生帮我剪短一点,稍微修修就可以了。”

乘法:数学×文学=丰富的人生。科学家与诗人似乎是两种气质完全不同的人。然而谷超豪却发挥业余爱好诗词的优势,做了一道成功的乘法,使自己的人生变得别样丰富。

“成汽遨太空,积雪踞高峰。一泻惊江海,化雨随东风。”字面上,是对观莱茵大瀑布的描述。实际上,谷超豪人生不同阶段的理想都蕴藏其中——年轻时,渴望飞得高远。年岁渐长,希望厚积而薄发。中年的理想是事业有成、在国内外数学界有影响。如今80多岁了,仍希望为东方文化和数学事业再尽微薄之力。

除法:一生成就÷教学=桃李满天下。几十年来,谷超豪一直继承着苏教授留下的传统,定期参加由学生和青年教师组成的数学物理、几何讨论班,至今雷打不动。他直接指导的研究生中就有3位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谷超豪说:“当年,老师苏步青对我说:‘我培养了超过我的学生,你也要培养超过你的学生’——他这是在将我的军!如今回首,我想,在一定程度上我可以向苏先生交账了!”

(选自《人民日报》2010年1月12日,略有删减)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谷超豪享誉世界的主要原因是他在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方面,获得了国际公认的突出成就。

B.谷超豪毅然决定放弃自己专长的微分几何,是因为他敏锐地察觉到祖国空间技术的发展需要对数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C.谷超豪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主要原因是他从小学时代起就对数学有浓厚兴趣。

D.“成汽遨太空,积雪踞高峰。一泻惊江海,化雨随东风”一诗,是他中年人生理想的写照。

E.谷超豪一生桃李满天下,在培养数学人才方面成绩显著,这和苏步青先生当年对他的悉心指导以及嘱托有密切关系。

(2)谷超豪说:“如今回首,我想,在一定程度上我可以向苏先生交账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谷超豪的学生李大潜院士感叹地说,谷先生在治学中有一种“多变”的精神。请根据文意谈谈你对这种“多变精神”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谷超豪先生的科学研究、教书育人中,处处都有“加减乘除”,这些“法则”分别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智慧?你最欣赏他的哪一条“法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解析:A项对应原文是“在当今核心数学前沿最活跃的三个分支: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及其交汇点上,获得了国际公认的突出成就”,这里丢失了“及其交汇点”这一信息。C项对数学有兴趣只是获奖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主要原因是遵循“把国家急需作为自己研究的方向,并大胆创新、持之以恒,直至做出重大贡献”这一所有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发明创造的公式。D项与原文“谷超豪人生不同阶段的理想都蕴藏其中”不符。

答案:BE

(2)答案:几十年来,谷超豪一直继承着苏教授留下的传统,定期参加由学生和青年教师组成的数学物理、几何讨论班,至今雷打不动。他直接指导的研究生中就有3位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培养了超过自己的学生。

(3)答案:①这种多变精神首先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是从祖国建设的需要出发的人生价值追求。②这种多变精神需要以独特的选择智慧和超强的创新能力作基础。③这种多变精神同时包含了对奋斗目标的激情和持之以恒的坚守。

(4)答案:第一问:加法:正确处理事业和爱情的关系,夫妻比翼齐飞,携手共进。减法:要勤奋,高效利用时间。乘法:专业之外要有高雅的爱好,使精神生活丰富多彩,保持良好的创造力,使人生变得别样丰富。除法: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使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能为国家做更大贡献。第二问为开放题,答案略,从内容和语言两个角度酌情给分。

 

相关题目

14、周恩来与1938年10月10日发表抗战《辛亥、北伐与抗战》一
14、周恩来与1938年10月10日发表抗战《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指出“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
培养基的灭菌可采用高压灭菌,其具体的方法是(    ) A
培养基的灭菌可采用高压灭菌,其具体的方法是(    ) A.100℃,15分钟        B. 121℃,15-30分钟 C. 62℃,30分钟        D. 零下18℃,60分钟以
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容积为2L的容器中,使其发生
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容积为2L的容器中,使其发生如下反应:3X(g)+Y(g) nZ(g)+2W(g)。5min末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
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
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从a点到c点,可采用在水中加入酸的方法 B.b点对应的醋酸中
读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回答7~9题。 7.南水北调
读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回答7~9题。 7.南水北调调的是 A.黄河水  B.淮河水   C.长江水  D.珠江水 8.在a、b、c三段中需要外力提水的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当我们大都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
 All the roommates were ________ my suggestion that we should go camping the n
 All the roommates were ________ my suggestion that we should go camping the next month.  A. in honor of             B. in need of                  C. in favor of 
同温同压下,气体A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2,体积比为1∶4,则
同温同压下,气体A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2,体积比为1∶4,则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6B.17C.44D.64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