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①,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②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③,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注]①失伍:失职。②距心:大夫的名字。③为都者:治理都邑的人。
1.孟子以牧羊作比,批评孔距心,下列对孟子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干牧羊之类的事情。
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应当让更有才能的人来做。
C.如果是自己不能自作主张,为什么不辞职?
D.国君有责任,难道你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2.文章最后说孟子“为王诵之”,“诵”在这里的意思是“陈述”。孟子向王陈述了什么?他陈述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