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注]①失伍:失职。②距心:大夫的名字。③为都者:治理都邑的人。

1.孟子以牧羊作比,批评孔距心,下列对孟子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干牧羊之类的事情。

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应当让更有才能的人来做。

C.如果是自己不能自作主张,为什么不辞职?

D.国君有责任,难道你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2.文章最后说孟子“为王诵之”,“诵”在这里的意思是“陈述”。孟子向王陈述了什么?他陈述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陈述内容:孔距心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在凶年饥岁,老百姓无法生存,却没有予以救济,以及通过牧羊作比,孔距心及时醒悟。(意思相近即可)

陈述目的:让齐王明白无论是官员还是国君,都要有责任心,不要对百姓的生死不负责任、无动于衷。仁政爱民,是上至帝王,下至官员都应自觉履行的基本德行。

 

参考译文:

孟子到了平陆,对那里的长官(孔距心)说:“如果你的卫士一天三次擅离职守,开除不开除他呢?”孔距心说:“不必等三次。”

(孟子说:)“那么您失职的地方也够多的了。荒年饥岁,您的百姓,年老体弱抛尸露骨在山沟的,年轻力壮逃荒到四方的,有上千人了。”孔距心说:“这个问题不是我能够解决的。”孟子说:“假如现在有个人,接受了别人的牛羊而替他放牧,那么必定要为牛羊寻找牧场和草料了。如果找不到牧场和草料,那么是把牛羊还给那个人呢,还是就站在那儿眼看着牛羊饿死呢?”孔距心说:“这是我的罪过。”

往后的某一天,孟子朝见齐王说:“大王的地方长官我认识五个,能认识自己罪过的,只有孔距心。”(孟子)给齐王复述了一遍他与孔距心的谈话。齐王说:“这是我的罪过啊。”

 

相关题目

【3分】下列反应的现象描述与离子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
【3分】下列反应的现象描述与离子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 A.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有氢气产生Mg+2H++2Cl-====MgCl2+H2↑ B.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有白色
已知一次函数y=kx+b中,kb>0,且y随x增大而增大,则y=kx+b的
已知一次函数y=kx+b中,kb>0,且y随x增大而增大,则y=kx+b的图象大致为(   ) 
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民主的具体体
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民主的具体体现,公民大会每年召开40次,这种设计能够运行的最重要前提是(   ) A.小国寡民的城邦形态 
设直线的方程为,则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 ). A.[0,π) 
设直线的方程为,则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 ). A.[0,π)    B.     C.       D.∪
成年女性体内的一个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会
成年女性体内的一个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 ) A.染色体数目加倍 B.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C.非同源染色体自
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 A.《权利法案》
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 A.《权利法案》B. 1787年美国宪法C.《独立宣言》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你们一定要克服粗枝大叶的毛病。(get rid of)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们一定要克服粗枝大叶的毛病。(get rid o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o my surprise, my good friend _________ stay up to study to prepare for the nex
To my surprise, my good friend _________ stay up to study to prepare for the next important exams organized by ten famous high schools . A.  should                B.  may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