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2题(20分)河声如梦来从小习惯了身边伴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2题(20分)

河声如梦来

从小习惯了身边伴着这样一条河流,习惯每天出门都看得见它,每个晚上枕边都听得见它。太习惯的事务常常会熟视无睹,对于这条河,你却不会。黄河这条河,自来有一种冲击心神的力量,不管你是不是在意它那些历史性的内容,你都不可能面对黄河而无动于衷。

在我们的那个城市,黄河的走势并不峭拔,河面也不宽阔,没有危岩裂石惊涛拍岸,也没有细腻的沙滩和柔媚的垂柳。一览无余的河床上,波涛是浑黄湍急的,有些热切和率性,又有些心不在焉,仿佛不想成为一道完整成熟的风景,只是由着内心蓬勃的冲动,由着无需理由的情绪,倾泻出毫无城府又让你把握不定的什么。对于黄河,母亲是一个最为普通的说法,但我熟悉的那段黄河,令人无论如何联想不起母亲,它太散漫自在也太生涩娇吟了些,怎么看都完全是阳刚气质、少年心性的。

你远远听到的涛声不同。尤其在静夜,那涛声在什么地方若有若无喧响着,不停地喧响着,渐渐地越来越强烈和宏大,也越来越沉着和专心致志。你在梦里听着,不能不深深惊奇并激动起来。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入海流最沛然的诗意和哲理对黄河而言,都显得自作聪明了。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问得笨拙幼稚,答得不着边际。

河五百年一清,圣人作。你不会知道,古人这个庄严的宣言,是有根有梢的经验之谈,是自有玄机的预测,还是一个天真而夸张的期盼?河清与圣人出世,又是谁感应着谁?专注着人世的风声雨声,圣人作会让我们心跳;俯仰厚地高天,却还是河清更让我们不能不心跳。送水人拉着一辆板车,夏天吱吱呀呀碾过黄土飞扬的街道,冬天吱吱呀呀碾过冰雪覆盖的街道。夏天和冬天,板车永远如期而至,停在每个院落的门前,送水人抽掉大水桶的木塞,浑黄的河水便注入小水桶,这水担进院子,倒进一只只水缸,这里的人们吃的用的便全是它了。

那是一个大有深意,值得人遐想不尽的场景。送水人的车辙,牵着活生生的黄河,直接湿润了黄土高原上每个干燥的日子。车辙这一端,持家的女儿把叫作明矾的东西投进水缸,搅动几下,就眼看着泥汤似的水一点点透明,到完全清澈了,缸底便沉淀下厚厚的泥沙。你要是愿意,可以相信这简直就是盘古开天地的具体而微,盘古假如没有一把明矾,他又是拿什么分离开了混泡?车辙另一端,啊,可就是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的旷古黄河了。黄水奔流向东方,几千年一如既往。千年的木制水车如同巨大的轮盘,半浸在水半悬在空,地老天荒慢吞吞转动,水车的背景上,千年的羊皮筏子让千年的筏子客绷紧肌肉深躬腰背,一步步走过卵石遍布的河滩。

童年的黄河,只有梦里的河声永远真切,永远动情如故。也许在黄河的梦里,昨天的水车和筏子注定消逝,正如今天,烟囱之上的火炬注定在退还一片蓝天的新世风中悄然引退。一切都是瞬息,黄河和它的水声,穿越海升陆沉的思虑,也穿越人间有对有错的历史,只是奔流而去,后面是清清浊浊的亘古记忆,前面是永不止息的时间与希望。

19.在第一段中,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黄河的魅力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20.作者认为,他所在的那个城市,黄河具有什么样的个性?(4分)

答:                                                                        

2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最沛然的诗意和哲理对黄河而言,都显得自作聪明了。

答:                                                                        

   2)河清与圣人出世,又是谁感应着谁?

答:                                                                         

22.作者认为送水的场景具有什么样的“深意”?又是经过怎样的“还想”来阐述这一“深意”的?(6分)

答:                                                                       

答案

19.答案:第一问(4分):从熟悉程度方面:即使再熟悉,也不会对黄河熟视无睹;从自然力量方面:即使不考虑它的历史内容,也会被黄河感动。

第二问(2分):强调黄河自身的伟大;确立了全篇叙事的基调。

20.答案:(4分)具有少年心性,热情率真;具有阳刚气质,雄浑壮美。

21.答案:(l)(2分)在阅尽沧桑的黄河面前,人类的想象和哲思终究还是渺小的,不足以解读这条大河。(2)(2分)对河清圣人作的关系提出疑问,对河五百年一清,圣人作这一古老的传说提出质疑。

22.答案:第一问(4分):送水车的车辙连接了黄河与黄土高原上的百姓生活,活生生的黄河滋养了黄土高原上的人民;今天黄土高原上持家的女人明矾净化黄河之水,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实现了河清的梦想,说不定当初盘古分离天地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第二问(2分):从空间上展开联想;从时间上展开想象。

相关题目

如图甲是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是这条电场线上的两点,
如图甲是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是这条电场线上的两点,若将一负电荷从点自由释放,负电荷沿电场线从到运动过程中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比较两点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有下列说法:①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有下列说法:①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②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不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③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村委会、居委会是国家基层政权组织,因而它能履行国家职
村委会、居委会是国家基层政权组织,因而它能履行国家职能。
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和哺乳的特征。下列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和哺乳的特征。下列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 A.鱿鱼                   B.鲨鱼                    C.鲸鱼     
2011湖南省株洲市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2011湖南省株洲市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倔强(jué)     迸射(bèng)    鲜为人知(xiān) B.嫌恶(wù)    眷念
已知F1、F2是双曲线-y2=1的两个焦点,P在双曲线上,当△F1PF2的面
已知F1、F2是双曲线-y2=1的两个焦点,P在双曲线上,当△F1PF2的面积为1时,·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2010年6月4日××晚报报道:位于某市内流河旁,已
【材料一】2010年6月4日××晚报报道:位于某市内流河旁,已被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牛奶包装盒等挤占了大半个河道…”  【材料二】今年我国西南地
读我国东部某历史名城分布示意图,回答: 有关图中城市形
读我国东部某历史名城分布示意图,回答: 有关图中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丰富的矿产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B.交通运输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