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2题(20分)河声如梦来从小习惯了身边伴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2题(20分)

河声如梦来

从小习惯了身边伴着这样一条河流,习惯每天出门都看得见它,每个晚上枕边都听得见它。太习惯的事务常常会熟视无睹,对于这条河,你却不会。黄河这条河,自来有一种冲击心神的力量,不管你是不是在意它那些历史性的内容,你都不可能面对黄河而无动于衷。

在我们的那个城市,黄河的走势并不峭拔,河面也不宽阔,没有危岩裂石惊涛拍岸,也没有细腻的沙滩和柔媚的垂柳。一览无余的河床上,波涛是浑黄湍急的,有些热切和率性,又有些心不在焉,仿佛不想成为一道完整成熟的风景,只是由着内心蓬勃的冲动,由着无需理由的情绪,倾泻出毫无城府又让你把握不定的什么。对于黄河,母亲是一个最为普通的说法,但我熟悉的那段黄河,令人无论如何联想不起母亲,它太散漫自在也太生涩娇吟了些,怎么看都完全是阳刚气质、少年心性的。

你远远听到的涛声不同。尤其在静夜,那涛声在什么地方若有若无喧响着,不停地喧响着,渐渐地越来越强烈和宏大,也越来越沉着和专心致志。你在梦里听着,不能不深深惊奇并激动起来。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入海流最沛然的诗意和哲理对黄河而言,都显得自作聪明了。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问得笨拙幼稚,答得不着边际。

河五百年一清,圣人作。你不会知道,古人这个庄严的宣言,是有根有梢的经验之谈,是自有玄机的预测,还是一个天真而夸张的期盼?河清与圣人出世,又是谁感应着谁?专注着人世的风声雨声,圣人作会让我们心跳;俯仰厚地高天,却还是河清更让我们不能不心跳。送水人拉着一辆板车,夏天吱吱呀呀碾过黄土飞扬的街道,冬天吱吱呀呀碾过冰雪覆盖的街道。夏天和冬天,板车永远如期而至,停在每个院落的门前,送水人抽掉大水桶的木塞,浑黄的河水便注入小水桶,这水担进院子,倒进一只只水缸,这里的人们吃的用的便全是它了。

那是一个大有深意,值得人遐想不尽的场景。送水人的车辙,牵着活生生的黄河,直接湿润了黄土高原上每个干燥的日子。车辙这一端,持家的女儿把叫作明矾的东西投进水缸,搅动几下,就眼看着泥汤似的水一点点透明,到完全清澈了,缸底便沉淀下厚厚的泥沙。你要是愿意,可以相信这简直就是盘古开天地的具体而微,盘古假如没有一把明矾,他又是拿什么分离开了混泡?车辙另一端,啊,可就是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的旷古黄河了。黄水奔流向东方,几千年一如既往。千年的木制水车如同巨大的轮盘,半浸在水半悬在空,地老天荒慢吞吞转动,水车的背景上,千年的羊皮筏子让千年的筏子客绷紧肌肉深躬腰背,一步步走过卵石遍布的河滩。

童年的黄河,只有梦里的河声永远真切,永远动情如故。也许在黄河的梦里,昨天的水车和筏子注定消逝,正如今天,烟囱之上的火炬注定在退还一片蓝天的新世风中悄然引退。一切都是瞬息,黄河和它的水声,穿越海升陆沉的思虑,也穿越人间有对有错的历史,只是奔流而去,后面是清清浊浊的亘古记忆,前面是永不止息的时间与希望。

19.在第一段中,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黄河的魅力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20.作者认为,他所在的那个城市,黄河具有什么样的个性?(4分)

答:                                                                        

2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最沛然的诗意和哲理对黄河而言,都显得自作聪明了。

答:                                                                        

   2)河清与圣人出世,又是谁感应着谁?

答:                                                                         

22.作者认为送水的场景具有什么样的“深意”?又是经过怎样的“还想”来阐述这一“深意”的?(6分)

答:                                                                       

答案

19.答案:第一问(4分):从熟悉程度方面:即使再熟悉,也不会对黄河熟视无睹;从自然力量方面:即使不考虑它的历史内容,也会被黄河感动。

第二问(2分):强调黄河自身的伟大;确立了全篇叙事的基调。

20.答案:(4分)具有少年心性,热情率真;具有阳刚气质,雄浑壮美。

21.答案:(l)(2分)在阅尽沧桑的黄河面前,人类的想象和哲思终究还是渺小的,不足以解读这条大河。(2)(2分)对河清圣人作的关系提出疑问,对河五百年一清,圣人作这一古老的传说提出质疑。

22.答案:第一问(4分):送水车的车辙连接了黄河与黄土高原上的百姓生活,活生生的黄河滋养了黄土高原上的人民;今天黄土高原上持家的女人明矾净化黄河之水,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实现了河清的梦想,说不定当初盘古分离天地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第二问(2分):从空间上展开联想;从时间上展开想象。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近日夜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之
已知玉米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而且在玉米苗期便能识别
已知玉米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而且在玉米苗期便能识别。根据生产实践获知,杂交种(Bb)表现为高产优质,而显性品种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比杂交
关于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
关于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 C.静止的物体可以只受到一个力的作用 D.一
 ―Why are we supposed to buy that flat? ―Because it’s clean and well-loca
 ―Why are we supposed to buy that flat? ―Because it’s clean and well-located, but _______ of all, it’s affordable. A. well                         B. good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Na2SO4=2Na++SO4﹣2B.Ba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Na2SO4=2Na++SO4﹣2B.Ba(OH)2⇌Ba2++2OH﹣C.NaHCO3=Na++H++CO32﹣D.NH4Fe(SO4)2=NH4++Fe3++2SO42﹣
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2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
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2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
(6分)有学生在实验室中向盛有10mL饱和氯化铁溶液的试管里
(6分)有学生在实验室中向盛有10mL饱和氯化铁溶液的试管里投入足量铝片,观察到如下现象:①黄色溶液很快变成红褐色,过一会儿溶液中有红褐色沉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