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上从废铅蓄电池的铅膏回收铅的过程中,可用碳酸盐溶液与处理后的铅膏(主要成分为PbSO4)发生反应:PbSO4(s)+CO32-(aq)
PbCO3(s)+SO42-(aq)。某课题组用PbSO4为原料模拟该过程,探究上述反应的实验条件及固体产物的成分。
(1)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2)室温时,向两份相同的PbSO4样品中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均可实现上述转化。在 溶液中PbSO4转化率较大,理由是
(3)查阅文献:上述反应还可能生成碱式碳酸铅[2PbCO3·Pb(OH)2],它和PbCO3受热都易分解生成PbO。该课题组对固体产物(不考虑PbSO4)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全部为PbCO3;
假设二: ;
假设三: 。
(4)为验证假设一是否成立,课题组进行如下研究:
①定性研究:请你完成下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 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
取一定量样品充分干燥, | |
②定量研究:取26.7 mg的干燥样品,加热,测
得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某同学
由图中信息得出结论:假设一不成立。你是否
同意该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
【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平衡移动、实验探究 G4 H5 J4
【答案解析】(1)
;(2)Na2CO3,Na2CO3溶液中的C(CO32-)大
(3)全部为2PbCO3.Pb(OH)2 PbCO3和2PbCO3.Pb(OH)2
(4)①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 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
充分加热样品,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 | 若无水硫酸铜不变蓝,则假设一成立; 若无水硫酸铜变蓝,则假设一不成立; |
② 同意,若全部为PbCO3时,26.7mg完全分解后最终固体质量为22.3mg。(或不同意,实验最终固体的质量与全部为PbCO3分解所得固体质量相差不大,可能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引起的。)
解析:(1)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得:
(2)根据沉淀转化的方程式:PbSO4(s)+CO32-(aq)
PbCO3(s)+SO42- ,可知增大碳酸根浓度可以使平衡向右移动,Na2CO3溶液中的C(CO32-)大,所以在Na2CO3溶液中PbSO4转化率较大。
(3)根据文献资料,上述反应还可能生成碱式碳酸铅[2PbCO3·Pb(OH)2],结合假设一,即可知道其他可能的情况。
(4)为验证假设一是否成立,也就是依据它与假设二三受热分解产物的不同之处(没有水生成)进行解答。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实验探究,涉及化学平衡常数、平衡移动、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提出假设就是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