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无欲,非圣人不能也……若是饥而欲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无欲,非圣人不能也……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问:饥食渴饮,冬裘夏葛,何以谓之天职?

曰:这是天教我如此。饥便食,渴便饮,只得顺他。穷口腹之欲便不是。

——《朱子语类》

材料二 明年(隆兴六年)夏,大旱,(朱熹)上疏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十五年奏: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而不使其少有壅阏;果人欲也,则敬以克之,而不使其少有凝滞。”                                                       ——《宋史·朱熹传》

材料三 今之治人者,视古贤圣体民之情,遂民之欲,多出于鄙细隐曲,不措诸意,不足为怪;而及其责以理也,不难举旷世之高节,着于义而罪之。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于是下之人不能以天下之同情、天下所同欲达之于上;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1724—1777)《孟子字义疏证》卷上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天理人欲的含义?(4)

(2)材料二中朱熹的政治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意义。(6)

(3)概括材料三中戴震所批判的政治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的角度指出戴震持批判态度的时代背景。(8)

(4)据材料二、三,指出朱熹与今之治人者运用理学的各自意图。(4)

答案

思想角度归纳。第(4)问据材料信息分别指出各自意图。

相关题目

下列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
下列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吴承恩――明代   《神曲》――但丁――德国
已知椭圆过点,且离心率。    (Ⅰ)求椭圆方程;    (
已知椭圆过点,且离心率。    (Ⅰ)求椭圆方程;    (Ⅱ)若直线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且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过定点,求的取值范围。
下列除杂方法(括号内为杂质)不正确的是 A.NaCl溶液(泥沙)→
下列除杂方法(括号内为杂质)不正确的是 A.NaCl溶液(泥沙)→蒸发溶剂       B.KCl(K2CO3)→加入适量稀盐酸 C.CaO(CaCO3)→高温煅烧           D.C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
在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mA(g) + nB(g)===pC(g)+qD(g
在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mA(g) + nB(g)===pC(g)+qD(g)。用A物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 /(L.min)。则t分钟时,D物质增加的物质的量是A. mol
春秋末年范氏、中行氏的子孙逃到齐国,把用于祭祀的牛用
春秋末年范氏、中行氏的子孙逃到齐国,把用于祭祀的牛用来耕田;孔丘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些例子可以帮助我们佐证 A、春秋晚期
The patient was warned _______ oily food after the operation.A. to eat not   
The patient was warned _______ oily food after the operation.A. to eat not      B. eating not      C. not to eat    D. not eating
一位科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
一位科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这是由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所决定的(    ) A.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