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室中,同学们用下面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固定试管的仪

在实验室中,同学们用下面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固定试管的仪器已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木炭粉的质量明显减少;砖红色的氧化铁粉沫下部出现了一些黑色的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停止加热并冷却到室温.

1)写出硬质大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B装置的作用是  

3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现象说明  

4)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答案

考点:

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1)利用现象结合硬质试管中物质的性质分析反应的发生;

2)反应后容器内气体冷却后容器内压强减小,C装置中的溶液会倒流,加入B装置起到缓冲作用,可防止溶液进入硬质大试管中;

3)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4)反应中有一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有毒,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加气球收集一氧化碳防止环境污染.

解答:

解:(1)在硬质试管中含有碳、氧化铁及少量氧气,根据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木炭粉的质量明显减少;氧化铁粉末下部出现了一些黑色的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生成了铁,所以硬质试管中生成了一氧化碳;所以可发生的反应有:碳与氧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正确书写出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2CO

Fe2O3+3CO   2Fe+3CO2

2)反应后容器内气体冷却时容器内压强减小,C装置中的溶液会倒流,加入B装置可防止反应后冷却到室温时,C装置的溶液倒流;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现象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说明A装置已经发生了化学反应;

4)反应中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加气球收集多余的CO,防止有毒的CO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

12C+O2 2CO      Fe2O3+3CO   2Fe+3CO2;(2)防止反应后冷却到室温时,C装置的溶液倒流;

3)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说明A装置已经发生了化学反应;

4)收集多余的CO,防止有毒的CO污染环境.

点评:

此题是一道实验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物质性质的分析,另外解题时实验的一些关键现象也常常是解题的重要突破口,同时考查了有毒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相关题目

水杉和珙桐都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下列不属于它们共同特
水杉和珙桐都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下列不属于它们共同特征的是       A.种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       B.根、茎、叶都很发达 C.受精过程都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小沈阳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更是笑得前俯后仰。B.李悦
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均可溶于盐酸,转化为氯化
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均可溶于盐酸,转化为氯化铜。在高温下这两种化合物均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溶解28.4 g的上述混合物,消耗2 mol·L-1的
设,则对任意实数,是的 A.充分必要条件            
设,则对任意实数,是的 A.充分必要条件                                                      B.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必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 
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 Li、Be、B原子
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 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  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C .  N、O、F原子半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①一⑧ 每题1 分,第
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①一⑧ 每题1 分,第⑨题2 分) ①江山代有才人出,                  。②                 ,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