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

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9.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至承天寺     

     2相与步于中庭     

     (3)余告之故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岐亭    能面刺寡人之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适    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 醉翁之不在酒(《醉翁亭记》)

      D.问余所以至此者    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俯      答 仰      呼 余 宿   

    1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

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4分)

答案

9.(1)遂:于是,就  (2)相与:一同,共同    (3)故:缘故,原因

10B

11(1)  ()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出门。

 (2)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为什么在这里?

12.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13.①苏轼:被贬官; 方山子:“不遇”

②苏轼:寻友、赏景: 方山子:隐居

相关题目

 The shop _____ until 7 o’clock.   A. stayed opened     B. continues op
 The shop _____ until 7 o’clock.   A. stayed opened     B. continues open      C. stays open           D. continues opened
用“<”“>”或“=”号填空: -(-0.01)____
用“<”“>”或“=”号填空: -(-0.01)____
市场上销售的蜜柚常用保鲜袋包装着,这主要是为了减少蜜柚
市场上销售的蜜柚常用保鲜袋包装着,这主要是为了减少蜜柚中的水分 ;冬天,当出现较重的霜冻天气后,芭乐园的果农们大清早就要到园里,把果树上的霜
广告作为一种商业工具,有人认为要实话实说,也有人说不
广告作为一种商业工具,有人认为要实话实说,也有人说不夸张就达不到宣传效果。你同意哪种说法?说说理由。(2分) 
在我国,之所以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①是
在我国,之所以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①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
我国北方冬季种植蔬菜时要在温室里进行,如图,某蔬菜专
我国北方冬季种植蔬菜时要在温室里进行,如图,某蔬菜专业户要借助自家围墙修建一温室,温室由两墙面、地面和塑料薄膜四个面围成,已知:两墙
写作(30分)步入初中一年有余,同学们体验到了很多好奇、
写作(30分)步入初中一年有余,同学们体验到了很多好奇、兴奋和满足,或许还感受到了困惑和忧虑。对生活与学习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觉得自己好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