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现实中有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现实中有一种人,只有在虚拟的网络交际圈中才能敞开心扉,只有在网络之中才会褪变成为原来的模样,习惯在网络中掏心掏肺,却在现实中缄默不语。

虚拟的不仅仅是网络,有人在现实中追求虚幻,有人在虚幻中追求真实,虚与实之间的快乐,有迷失,有逃避······如何处理好虚拟与现实的关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答案

为什么越来越喜欢在网上畅所欲言?

现实中认识的冷淡,网络上不认识的热情。经常和不认识的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仿佛已成日常,就因此有了笔友,网友,饭友的概念,笔友早在之前是非常盛行的,人通过信件的方式,来彼此诉说,为什么愿意和不认识的分享呢?因为和认识的人说话有时需要想很多方面,就是想要说一句话都要权衡利弊。会不会打扰,会不会太刻意,会不会误解,会不会……

事实证明,只是想太多而已。只是每个人都抱着一种态度,——只想别人主动的态度,想着别人先付出,而不是自己主动的付出,“你不先来找我,我干嘛要先支应你。”然而就算是知道,那为什么要是我呢?为什么不是你?

其实交流本身都没有这种必然的需求,只是,我们都觉得无聊的时候,就会想起,如果这样的话自己会不会离群太远,会不会无法沟通。因为从来都没有一个人来主动地想要开启一段对话,身边从来都缺少一个同行的人,也不愿去快步追上一个既成的交流,也不愿慢行插入一个并不熟悉的话题。不感兴趣的话题,或许本身就无话可说,,并非值得发表见解的论述,自己都不了解也无法去发表见解。

话本身并没有什么,只是没有营养的话题便远离,已然扎根于脑海想法,一旦出现,就会对他自动产生相应的排斥力。

然而自身的所作所为也并不营养,然而兴趣使然,并且志同道合。畅所欲言,植根于网络之间的谈话纵然也要筛选,才堪得到一丝与自己相投,但是愿意为追求少部分的相投去敞开心扉。或许是带着一面朦胧的纱,隔着一层薄薄的雾,彼此谈天说地,会幻化出一种近乎真实的质感吧。同样因为不那么知根知底,有一种泄密也无所谓的愉悦感,以及谎言也不会被拆穿的安全感。

当然,因为都是同类,兴趣相合,目的相似。于是,借着一个标示着同类的平台,便自大江南北,五湖四海,汇聚成为一股喷薄的心语源泉。我们都自称闲人,却要标榜:“但少闲人如吾几人者耳。”自诩文学青年,谈书论经。探讨文章,论述观点,发表见解……不停地说苦恼,说故事,说同情,说感同身受。分享喜悦,点赞,选择契合的表情,兴致盎然,乐此不疲。

其实在网络中走进一个同类的圈子,是一种欣喜的感觉。收获现实中不曾拥有的聊天舒适感,就像是学习知识的三个区一样,聊天的兴趣应当也是有相似的划分。交而不腻,止乎于君子之行,而非要像现实中约束良多。固然有大触和小白,但于话题本身而言是平等的,平等的交流。有恶意中伤,有其他非正常……但因为是网络上,可以选择忽视不理睬,而非如现实中的不管接受与否都会一句不漏地灌入耳朵之中,当然自带过滤的耳朵,以及游离的思绪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但是缺乏了自主性。随心所欲的想说就说,想不说就闭嘴,感兴趣则插话,并不感兴趣就沉默。

像是每个在群里可以喋喋不休的人都会标榜自己的孤独,寂寞,空虚。只有一个网络之中虚幻的交际圈才堪敞开心扉,只能在网络之中才会褪变成为最为原本的模样,习惯性在网络中掏心掏肺,却在现实中缄默不语。其实是一种悲哀吧,也是现代交流方式的一种遗憾。也是人际关系冷漠的最主要原因

现实之中的沉默寡言,其实出于几种原因,一者事漠不关心,二者人行同陌路,三者地不合时宜。于是踽踽独行,形单影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说到底,都是太过关注自身,而忽略了与他人的互动,沉溺于自己的世界之中无法自拔,自然也腾不出心思去于别人交流。网络上所谓志同道合的人也都是同样在现实中无从立足,看似交流,很多程度上其实是在倾诉,说白了就是在找听众,可以回应,甚至赞美的听众。

积极面对生活才是一剂良药,主动而非一直等待别人主动。无所谓契合心境,无所谓合乎性格。既然可以在网络中向陌生人随意的开口,到现实中难度我想也不会陡然从初级变至终级,也许只是中级,我们没有去尝试,不敢去尝试而已。

当然也并非为谈话而谈话,不分时间场地的“废话”。我们依旧排斥没有营养的对话,有时候,有些无趣的交谈也不是那么的无意义。只是我们的身边缺少一个志趣相投的人。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这个题看似简单,就是讨论“虚拟与现实”的关系,其实,不仔细审题,是容易离题的。

材料的第一段提供了矛盾:“在网络交际中敞开心扉,在现实中却缄默不语”。为什么?这个题必须给予回答。

材料第二段的含意:

1.“虚拟的不仅仅是网络”一一既说明第一段的“虚拟”指的是网络,又说明“虚拟”还指“有人在现实中追求虚幻,有人在虚幻中追求真实”。

2.虚拟与虚幻的含义:

虚拟: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假设的。

虚幻:主观幻想的;不真实的。

这样我们就理解了“有人在现实中追求虚幻,有人在虚幻中追求真实”的意思了:有人回到现实生活中还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中不能自拔,还追求网络中的虚拟的东西。在生活中幻想,在幻想中生活。

3.“虚与实之间有快乐,有迷失,有逃避……”这一句话说明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都有利与弊,都必须辩证地去看待它们,简单的肯定、否定,都是错误的。另外也是概括出了在虚与实之间有这三种情况,在讨论关系是要涉及到。

“迷失”:弄不清方向,走错道路。

4.“如何处理好虚拟与现实的关系”:这是写作重点。只有在概念弄清楚了、句意弄清楚了的情形下,才能讨论好两者的关系。才能算是审好题了。否则说理会说不到点子上,举例子也会不合题意。

5.考试阅卷发现,一些学生审题不够仔细,囫囵吞枣。没有分清楚立论除了主要素(虚拟与现实的关系),还有立论次要素,这个题有多个要素,要梳理出来,要弄清含意,要排好顺序,形成文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相关题目

已知天冬酰胺的R基为—C2H4ON,现有分子式为C63H103N17S2的多肽
已知天冬酰胺的R基为—C2H4ON,现有分子式为C63H103N17S2的多肽,其中含有2个天冬酰胺。在上述多肽中最多有肽键( ) A.17个          B.16个 C.15个
如图所示是药物华素片(西地碘片)使用说明中的部分内容。
如图所示是药物华素片(西地碘片)使用说明中的部分内容。 华素片(西地碘片)使用说明书    [品名和组成]     品名:西地碘片    商品名:华素片
下列叙述中能肯定金属A比金属B金属性强的是( ) A.A原子的
下列叙述中能肯定金属A比金属B金属性强的是(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1 mol A从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
 镁带能在CO2气体中燃烧:2Mg+CO22MgO+C,该反应中的还原剂
 镁带能在CO2气体中燃烧:2Mg+CO22MgO+C,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A.Mg               B. CO2                        C. MgO         D.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爆料   焦燥   副食品   神采奕奕   耳濡目染 B.勘察   奇葩   强迫症   独辟蹊径 
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铁和稀硫酸反
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铁和稀硫酸反应:2Fe + 6H+  = 2Fe 3+ + 3H2↑ B.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OHˉ + HCO3ˉ = CO32ˉ + H2O C.钠和冷
已知,则的值为    .
已知,则的值为    .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