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
材料一: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十二五”规划建议特别提到要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的生产力转化。
材料二: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1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衡健康运行。会议提出,要制定、调整、实施好2011年我国一揽子刺激经济的计划,确定好民生工程、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生态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资比例,把民生工程放在首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的意义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2)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提到“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体现的方法论意义,并说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辩证法道理。
(1)①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有着重要意义。但还有其他意义,此观点不全面。(1分)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发展科技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有利于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4分)④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2分)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并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有利于促进我国政治经济发展。(2分)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提高综合国力。(3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目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进行适时调整,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观点。(3分)②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一揽子”计划的制定、调整和实施,体现了这一点。(2分)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一揽子”计划的制定、调整和实施,体现了针对不同的时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以促进经济平衡健康发展。(3分)④发展的普遍性,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意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我国科技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2分)。⑤量变质变的必要前提,构成事物内部的结构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一定要重视量的积累。要保持经济平衡健康发展,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2分)⑥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我国经济发展要学习利用国外先进技术,更重要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分)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