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想 念 地 坛(节选)   史铁生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想 念 地 坛(节选)   史铁生

    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于是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丝风飞叶动,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

    记得我在那园中成年累月地走,在那儿呆坐,张望,暗自地祈求或怨叹,在那儿睡了又醒,醒了看几页书……然后在那儿想:“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这念头不觉出声,如空谷回音。

    谁?谁还能怎样?我,我自己。

    我常看那个轮椅上的人,和轮椅下他的影子,心说我怎么会是他呢?怎么会和他一块坐在了这儿?我仔细看他,看他究竟有什么倒霉的特点,或还将有什么不幸的征兆,想看看他终于怎样去死,赴死之途莫非还有绝路?那日何日?我记得忽然我有了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惟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于是乎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

    我记得于是我铺开一张纸,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是写下来。那日何日?但我一直记得那份忽临的轻松和快慰,也不考虑词句,也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看有些路单靠腿(轮椅)去走明显是不够。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

    只是多年以后我才在书上读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的零度。我想,写作的零度即对生命意义的扣问,写作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寻求,即灵魂的眺望。

    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倘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弃心魂一向的困惑于不问,岂不还是阿Q的传统?倘写作变成潇洒,变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资,它就不要嘲笑喧嚣,它已经加入喧嚣。尤其,写作要是爱上了比赛、擂台和排名榜,它就更何必谴责什么“霸权”?它自己已经是了。我大致看懂了排名的用意:时不时地抛出一份名单,把大家排比得就像是梁山泊的一百零八,被排者争风吃醋,排者乘机拿走的是权力。

    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放弃强力,当然还有阿谀。现在可真是反了!--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狗肉称王,人呢?名人,强人,人物。可你看地坛,它早已放弃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百年,安静了;安静得草木葳蕤,生气盎然。土地,要你气熏烟蒸地去恭维它吗?万物,是你雕栏玉砌就可以挟持的?疯话。

有人跟我说,曾去地坛找我,或看了那一篇《我与地坛》去那儿寻找安静。可一来呢,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了,不常去了。二来我偶尔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面目全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现在我看虚空中也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9.作者为什么能“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 (4分)

10.文中提到“比赛、擂台和排名榜”作用是什么?(5分)

11.统观全文,地坛的“安静”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

答案

9.经过对命运、生命、死亡反复痛苦的思索,心灵获得了解脱(“想顺其自然”或“明白了生命的真谛”也可)。(意思对酌情给分)

10.①批评现实中文学界争名夺利的喧嚣;②表明倡导“安静”、回归“零度”的重要,增强文章的现实性(或针对性)。(答“表明此文写作是有感而发”可得1分)(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意思对酌情给分)

11.①远离喧嚣(“地坛的安安静并非无声”亦可);②不与世隔离;③恒久而辽阔;④放弃荣升,漠视恭维与强权。(回答3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酌情给分)

【解析】

9.

试题分析:散文的语言一般具有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含蓄丰富的特点。语言的品味赏析,包括含义理解、作用分析、语言技巧和手法的赏析。品味语言要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品味语言,还要挖掘语言中的潜台词;品味语言,还要注意字句凝练,称谓变化,注意个性化的语言等。“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要求能够联系上下文或时代背景去分析语句的深刻含意。分析可知,作者能“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原因在于有对命运等反复痛苦的思索,有想顺其自然,还有明白了生命的真谛等方面。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

试题分析:结合内容,要抓住文中关键语句“写作的零度即对生命意义的扣问,写作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寻求,即灵魂的眺望”“倘写作变成潇洒,变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资,它就不要嘲笑喧嚣,它已经加入喧嚣”“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去理解分析。可知作者在批评现实中文学界争名夺利的喧嚣,倡导“安静”、回归“零度”等。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

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客观题,要将选项与归纳的要点做认真的比对。分析可知,以往地坛所代表的那种“安静”已扎根在我的心中。地坛是作者在痛苦的思索后走向“安静”的地方,是作者写作道路上的一次零度,因此作者思念地坛。地坛在作者心中已成为一种象征,作者想念地坛,实际上是对一种远离尘嚣的精神境界的想念。还有不与世隔离,恒久而辽阔,漠视恭维与强权等方面理解。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题目

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  △H
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  △H=―Q1 kJ/mol 2H2S(g)+O2(g)=2S (s)+2H2O(l)     △H=―Q2 kJ/mol 2H2S(g)+O2(g)=2S (s)+2H2O(g)    △H=
直径为2的半圆上一点到直径两端点距离之和的最大值为 ▲
直径为2的半圆上一点到直径两端点距离之和的最大值为 ▲ .
 --I knocked into a tree when I went to the train station with my friend.  --
 --I knocked into a tree when I went to the train station with my friend.  --I suppose you ___________ too fast.    A. drive         B. are driving       C. drove        
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所给的话题再仿写两个句子,要求
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所给的话题再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6分) 思乡诗是舟中枕上的一钩冷月,清冷而哀怨,
2碳酸亚乙烯酯是锂离子电池低温电解液的重要添加剂,其结
2碳酸亚乙烯酯是锂离子电池低温电解液的重要添加剂,其结构如图,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3H2O3 B.分子中含6个σ键 C.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但交通运输仍不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但交通运输仍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据此完成题。 12.西南地区通往我国沿海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
右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示意图,1、2、3、4代
右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示意图,1、2、3、4代表染色体,a、a′、b、b′代表染色单体。如果没有突变,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B.某元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B.某元素的最外层中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C.非金属原子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