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酒楼秋望 华  岳① 西风吹客上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酒楼秋望

华  岳①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①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22.本诗颔联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2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

22.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2分)②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2分)③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1分)

23.①尾联充分表达了诗人报国无路(或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无奈与忧愤之情。(2分)②前半句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2分)③后半句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感情更加激越。(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22.这是一道分析写景特色的题目,从诗歌中高低和颜色等着手分析,还有注意在抒情上的特色“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分析诗句写景的方式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方面进行分析,顺序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结合,着眼点注意视听结合,绘声绘色,手法注意动静、虚实以及情景关系,此题主要的特征是高低俯仰和顺序和视觉的角度以及乐景衬哀情的手法。答题时注意集合诗句分析。

23.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情感和抒情方式的题目,诗歌的情感注意抓住诗歌中“恨”来分析,应该是报国无路(或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无奈与忧愤之情,抒情方式主要的分析抓住前半句的直抒胸臆和后半句的反语。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注意抓住尾联中的“恨”进行分析。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此题主要是直抒胸臆。

相关题目

(1)美好的春天常常是诗人描绘歌咏的对象。韩愈《早春呈
(1)美好的春天常常是诗人描绘歌咏的对象。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绘出了春雨的轻柔与小草的嫩
漫画《拆东墙,垒西墙》中官员的做法( ) A.正确处理了整
漫画《拆东墙,垒西墙》中官员的做法( ) A.正确处理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没有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C.反映出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菊   郑谷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菊   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月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注】瓦松,一种寄生
已知直线Ax+By+C=0的横截距大于纵截距,则A、B、C应满足的
已知直线Ax+By+C=0的横截距大于纵截距,则A、B、C应满足的条件是A.A>B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乙、丙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乙、丙、丁区域(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不同层次的区
王某一家五口人,月收入23000元。其中:①王某之父是国有企
王某一家五口人,月收入23000元。其中:①王某之父是国有企业工程师,月收入6000元;②王某之母是外商独资企业的技巧员,月收入4000元;③王某自己
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
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至此,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完全独立拥
_________ the extremely hot weather, we continued having classes.     A.T
_________ the extremely hot weather, we continued having classes.     A.Thanks to    B.In addition to               C.In defence of   D.Regardless of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