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现在,更是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 下列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①“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③“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近者悦,远者来。”
材料2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促成人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并为达此目的: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接受原则,确立立法,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用是发愤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
──《联合国宪章·序言》
(1)上述思想家的言论代表哪一学派?形成于哪一时期?试结合材料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内涵。
(2)材料2所主张的基本信念是什么?其中传达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有何异同?
(3)简述—:二战时期反法西斯国家为促成联合国的建立所做出的努力。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为促进世界和平利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试举两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