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意义是
;从图中你还能得到的信息有
.
(2)将接近饱和的A物质的水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写一种)
(3)A中混有少量的B,若要提纯A物质,可采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t2℃时,将6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5)实验室要配制100g 30%的A溶液,需要固体A物质的质量为
g,水
g.若要将此溶液稀释为10%的溶液需要加水
200
g.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意义是
;从图中你还能得到的信息有
.
(2)将接近饱和的A物质的水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写一种)
(3)A中混有少量的B,若要提纯A物质,可采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t2℃时,将6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5)实验室要配制100g 30%的A溶液,需要固体A物质的质量为
g,水
g.若要将此溶液稀释为10%的溶液需要加水
200
g.
分析:(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等;
(2)据A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分析解答;
(3)据A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分析提纯A的方法;
(4)据t2℃时A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5)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稀释溶液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解答:解:(1)P点表示t1℃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从该溶解度曲线图还可以看出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等;
(2)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将A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温的方法;
(3)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A中混有少量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4)t2℃时A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6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最多溶解50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50g;
(5)要配制100g 30%的A溶液,需要固体A物质的质量为100g×30%=30g,水的质量是100g-30g=70g;设将此溶液稀释为10%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有30g=(100g+x)×10%,解得x=200g;
故答案为:(1)t1℃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合理均可);
(2)加入A(或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3)降温结晶;
(4)150;
(5)30;70;200.